7月24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星光” 计划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浠水县文化馆洗马镇分馆,在周强站长的带领下,一同探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洗马花灯的魅力。谈及洗马花灯的历史起源,周强站长介绍道,洗马花灯始创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相传,当时洗马镇作为交通要道,商贾云集,每逢佳节,当地百姓便会制作各式花灯,沿街巡游欢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庆祝方式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艺术,融入了舞蹈、音乐、戏曲等多种元素,成为浠水地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在工艺效果方面,洗马花灯更是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周强站长向志愿者们展示了几件精美的花灯作品,其制作工艺复杂精细,需经过扎架、裱糊、绘画、装饰等多道工序。花灯的框架多采用当地特产的竹子,经过艺人的巧妙编织,呈现出各种造型,如龙凤、花鸟、人物等,栩栩如生。裱糊所用的纸张则有宣纸、绸布等,质地轻薄,透光性好。绘画环节更是考验艺人的功底,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在灯面上描绘出五彩斑斓的图案,既有传统的吉祥纹样,也有反映民间生活的场景。当花灯点亮时,灯光透过纸张,将图案映照得格外绚丽,配合着欢快的音乐和灵动的舞蹈,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民俗盛会之中。在谈及洗马花灯的当下发展时,周强站长坦言,资金不足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制作一盏精美的洗马花灯,因追求工艺极致会耗费不少时间与精力,原材料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虽然现有条件下,老艺人们仍在坚守传承,但为了让年轻一代能更安心地投身其中,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稳的发展路径,让这项技艺的传承梯队更加完善。此外,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宣传维度、增加展示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洗马花灯的独特魅力,让这门传统艺术的影响力持续提升。此次志愿队的探访,为洗马花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志愿者们通过新媒体平台等渠道,积极宣传洗马花灯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们也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力量,探索非遗活化路径,让洗马花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浠水县文化馆公众号
编辑:周浩梅 编审:周鹏
总编审: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