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浠水杂技


湖北的杂技源远流长,据《庄子·徐无鬼》篇中(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记载:“楚国勇士宜僚善弄丸的表演”。“弄丸”即现在的“杂耍”、“掷球”、技巧。可见杂技在湖北的历史之久远。

浠水作为湖北的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七省通衢之要道,是民间艺术的交汇之地,造就了浠水杂技既有北方的刚劲又有南方的柔美,刚柔相济独有的特色。据传浠水最早出现杂技始于明清两代,到清代末期由夫妻俩组建的杂耍班在浠水最为活跃,也最有影响。他们在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杂耍艺术,对“蹬技”和“滑稽”都有了新的创造,“耍坛子”、“吊子”和“爬竿”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由于后来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杂耍班渐渐消失。

解放后,为了发扬、传承地方杂技艺术,浠水县收留了以胡子胜为首的部分安徽“皖北工友马戏团”成员,于1954年成立了浠水杂技团,自此,浠水杂耍才有了自己正式的被政府认可的名字——浠水杂技。浠水杂技团成立之初的三四年间,先后收留了安徽、湖南、河北等七八个省的江湖杂耍艺人,通过半个多世纪浠水地方与外来的文化艺术的碰撞、相融、提炼,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杂技特色。

浠水杂技团自成立以来,曾先后在全国十三个省市进行过巡演,多次走出国门到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及港澳等9个国家和地区访演,曾于1999年、2002年、2003年应泰国金世界国际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三次赴泰国演出,足迹遍布泰国76个府,观众达130万人次,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泰国电视台及泰国各地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泰国《星日报》、《亚洲时报》、《中原日报》、《泰国英文报》等国内外媒体,都先后多次作过相关的报道和播放过演出盛况。2006年,浠水杂技参加湖北省首届少儿“金蕾奖”大赛,荣获一个金奖两个银奖;杂技节目《晃梯顶技》在1998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大赛中获得“铜狮奖”;曾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百团上山下乡演出先进单位”。


2002年浠水杂技团与泰国领导人合影(版权所有者 摄影:方松柏).jpg

2002年浠水杂技团与泰国领导人合影(版权所有者 摄影:方松柏)

绸操(版权所有者、摄影者:朱向红).jpg


浠水杂技

2020-09-21 12:10:56市级非遗


湖北的杂技源远流长,据《庄子·徐无鬼》篇中(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记载:“楚国勇士宜僚善弄丸的表演”。“弄丸”即现在的“杂耍”、“掷球”、技巧。可见杂技在湖北的历史之久远。

浠水作为湖北的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七省通衢之要道,是民间艺术的交汇之地,造就了浠水杂技既有北方的刚劲又有南方的柔美,刚柔相济独有的特色。据传浠水最早出现杂技始于明清两代,到清代末期由夫妻俩组建的杂耍班在浠水最为活跃,也最有影响。他们在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杂耍艺术,对“蹬技”和“滑稽”都有了新的创造,“耍坛子”、“吊子”和“爬竿”等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由于后来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杂耍班渐渐消失。

解放后,为了发扬、传承地方杂技艺术,浠水县收留了以胡子胜为首的部分安徽“皖北工友马戏团”成员,于1954年成立了浠水杂技团,自此,浠水杂耍才有了自己正式的被政府认可的名字——浠水杂技。浠水杂技团成立之初的三四年间,先后收留了安徽、湖南、河北等七八个省的江湖杂耍艺人,通过半个多世纪浠水地方与外来的文化艺术的碰撞、相融、提炼,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杂技特色。

浠水杂技团自成立以来,曾先后在全国十三个省市进行过巡演,多次走出国门到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及港澳等9个国家和地区访演,曾于1999年、2002年、2003年应泰国金世界国际娱乐有限公司的邀请三次赴泰国演出,足迹遍布泰国76个府,观众达130万人次,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泰国电视台及泰国各地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泰国《星日报》、《亚洲时报》、《中原日报》、《泰国英文报》等国内外媒体,都先后多次作过相关的报道和播放过演出盛况。2006年,浠水杂技参加湖北省首届少儿“金蕾奖”大赛,荣获一个金奖两个银奖;杂技节目《晃梯顶技》在1998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大赛中获得“铜狮奖”;曾被湖北省文化厅评为“百团上山下乡演出先进单位”。


2002年浠水杂技团与泰国领导人合影(版权所有者 摄影:方松柏).jpg

2002年浠水杂技团与泰国领导人合影(版权所有者 摄影:方松柏)

绸操(版权所有者、摄影者:朱向红).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