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发布时间:Oct 20, 2019 | 作者:政策法规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7年更改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我国的世界级“非遗”项目
从2005年到如今的12年里,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72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世界级“非遗”具体项目有:
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羌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京剧、中医针灸、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皮影戏、赫哲族说唱艺术玛堪、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珠算、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