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浠水县文化馆2017工作年报

发布时间:Mar 10, 2019 | 作者:年报


浠水县文化馆2017工作年报

 

一、馆内基本情况:

(一)机构及编制和人员情况

文化馆目前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即浠水县文化馆和浠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心没有编制设定,馆内核定编制是14名,目前总共包括(在职和退休)共36人,在职在岗19人,班子成员6人,不在岗2人,退休各19人,其中在职9人到编10人在岗不在编。

(二)内部设置:三部三室,分别是办公室、财务室、非遗中心办公室、文艺部、文学部、免费开放综合部。

二、工作情况:

近年来,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从中央到省市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文化馆在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扎根基层为浠水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了省市县的肯定和认可,11年度、15年度两次被文化部授予县级“一级文化馆”称号,由财政部和文化部与武大共同组建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中心”在2012年将我们列入全国第一批“实验基地”单位。

(一)1、浠水县群众文化活动日益繁荣,文化活动线条也越来越清晰;在我们积极扶持与辅导下,除2006年成立的浠水县京剧票友协会外,近两年内,相继成立了浠水鼓书艺人协会、浠水县广场舞协会、浠水县旗袍协会、浠水县黄梅戏友协会、浠水民歌群等等社团组织,他们活动频繁,张显活力,京剧票友的省市联动,已日渐成为我县群文亮点品牌,鼓书协会的免费下乡演出,他们自带干粮,自备交通工具,不漏一村,深得广大群众喜爱,新组建的广场舞协会积极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就积极支持全县性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在广场文化周上上演了“千人共跳一支舞,歌颂党的十九大”活动,旗袍协会的成立也使得爱美一族的女同胞有了展示自己和传统的舞台,浠水民歌群的建立,让“浠水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落到了实处。群众文化工作变成全民的自觉行为。

2、把握主旋律,让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服务百姓。

在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后,我们积极与省、市馆对接联动,11月8日,在我们与省馆多次沟通对接下,得到省馆大力支持,终于迎来了湖北省“群星艺术团”来我县绿杨乡梓木山材惠民演出,省曲艺家协会会长付群刚老师的一曲《浠水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活动推向了高潮,鼓动了山乡;今年以来,我们不仅与省市联动,也积极与县乡互动,从年初的“三下乡”活动,到组织承办全县第三届广场舞大赛,组织承办全县少儿艺术考级工作,组织参加全市舞蹈大赛,组织参加全市民歌大赛,组织承办全县第七届广场文化周活动;在辞旧迎新之际,在局党委的亲自部署下,组织六个文化社团冒着严寒完成了对全县所有乡镇的我的《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巡演工作;回顾近一年来,我们组织的馆办各地各类文化活动不少于50余次,组织社团参加全县性的演出活动近两百场,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群众文化生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服务了基层,服务了群众,也获得了荣誉。其中在全市广场舞大赛获得了一等和二等奖;在全市舞蹈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歌手大赛上获得了三等奖;参加三省四市唱响幸福大别山民歌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有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本世纪初开始启动,我县起步较慢,09年才正式着手申报成功《浠水杂技》为省级保护项目。10年以来,我们把非遗保护工作当抓手,在全县全方位的开展非遗普查,申报和保护工作,11年、13年、15年分别成功申报了《浠水民歌》、《洗马花灯会》、《庞安时伤寒病疗法》、《巴河天狮》等四个省级项目,目前湖北省级五个项目,市级公示10项,县级179项,除申报外,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搜集纪录文字、音像、电子资料600余G,整理民间剧本500多册;今年浠水鼓书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上, 一是对他们在全县各乡镇村义演录像收集整理。二是光盘刻录保存20盘,每个光盘刻录25GB,130分钟。三是共刻20个光盘,每张光盘刻25GB,20X25GB =500GB,20个光盘X130分钟=2600分钟。四是收集整理浠水鼓书文字,鼓书创作段子50多编,整理电子板档案。五是收集拍摄鼓书义演队伍演出图片3000多张,整理电子版档案。六是组织鼓书队伍义演和外拍资料20多场次。非遗、文化活动下乡摄影资料图片记录工作上参加上山下乡大小活动约计55场次记录,图片上万张。非遗档案建设上,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建立了非遗档案库,获得省市高度肯定,省非遗处号召全省数据库建设及非遗档案建设向浠水学习,并多次在我馆召开现场会。

(三)文化馆业务工作,涉及文艺文学、曲艺、音乐、戏剧、美术、舞蹈、摄影等专业行当,虽然专业人员紧缺,人才青黄不接,但是我们依然在其这业务工作上做出应有的成绩;比喻,一年两期的文学刊物《浠水文化》我们把它作为业余文学爱好者的平台,同时通过乡镇文体中心免费发放到全县649个自然村及农家书屋;《浠水民俗风情》画册一书,今年第六次校对,全书860P,400多页,16万多字,3000张左右图片,上下册,也已校对完成;《浠水民间艺术探胜》一书也已完成校对工作,待出版中;中半年开展的为时一个月左右的全县文艺团队普查和第四次非遗普查工作收到实效摸清了全县各级文艺社团基本情况;在美术方面,组织参加了全省少儿美术大赛活动,摄影方面: 在湖北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非物遗质文化产摄影大赛展上,三个组照获奖。一是2017年作品《浠水熬米糖》(组照)参加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评选.银质收蔵作品。二是 2017年作品《抬阁》(组照)参加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评选.优秀作品。三是2017年作品《浠水佛香》(组照) 参加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评选.优秀作品。四是2017年作品《夕日》参加浠水策湖湿地公园摄影比赛三等奖。新闻摄影、宣传报道工作上,除我们自己建设的微信平台浠水民俗的宣传外,《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日报》、浠水新闻网、秀美浠水微信平台、手机报、等宣传平台,刊登发表、宣传上百编报道,宣传浠水,宣传文化。

(四)、抓党建促发展,服务中心

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是基层单位应尽的义务,我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党的支部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积极参与五城同创、精准扶贫、拆迁等全局性工作;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上,在重大工作和问题上,党支部和馆委会集中讨论,集体决策,今年以来,我们成立了文化馆民主理财小组,做到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基建等工作,理财小组为馆内各项开支严格把关,形成常态化集体会签制度,不仅从源头上杜绝了失误和腐败问题发生,更在事后财务监督上进一步规范了财经手续和程序。

三、工作思路及存在的不足

思路决定出路,这几年文化馆总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即: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建设三条线:即文化活动线,品牌创建线,服务延伸线;搭建四个平台,即免费开放阵地平台;群文活动平台;利用非遗平台;提供创作平台;争取做到每年6个一,即:每年壮大一个群文活动品牌、出版一系列书刊、组织一批宣传报道、创建一个网络平台、辅助一个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团队、新建一个特色阵地。

这几年文化馆在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政策范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对比较稳定,先后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也存在制约发展的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缺乏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刻板。

二、在阵地建设上,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以奖代补建设两馆的要求,在我县一直不能落地,导致文化体量不够,发展后劲不足。新馆建设迫在眉睫。

三、在队伍建设上,工作人员老化断代严重,导致慵懒散软现象存在,专业人员匮乏,活力严重不足。

四、十三五期间打算

一、补短板,新馆建设,提升群文阵地体量和档次。

二、强筋骨,人才队伍建设的补充更新。

三、去后患,养老保险顺利过渡。

四、促活力,体制机制的革新,新鲜血液的汇入,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焕发新的活力,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设立文化馆理事会制度。

五、迈台阶,适应新时代要求,进一步繁荣我县群众文化工作,更好的服务中心,更好的活跃浠水城乡人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