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文化馆 2024年工作年报
发布时间:Feb 28, 2025 | 作者:信息发布



浠水县文化馆
2024年工作年报
踔厉奋发 启新图强

赓续传承开新局,踔厉奋发向未来。2024年,浠水县文化馆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文旅部门的引领下,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为核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聚焦图新图变图强,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年度,我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阵地建设、文化艺术普及、非遗保护与传承、文学创作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浠水县的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首2024,勇毅前行
01·坚定主心骨
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理论学习常态化开展,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要主题,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全馆工作人员深入领会理论内涵,强化理论武装,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动力。
党建引领作用凸显,积极加强党建阵地建设,规范党内组织生活。2024年文化馆党支部开展党纪教育学习4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2次,集中学习和自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员干部每人写1篇学习心得体会,召开党员大会2次,召开支委会12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党小组会12次,组织生活会2次,讲党课6次(支部书记讲党课4次,纪检委员讲党课1次,局分管领导讲党课1次)有效提升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全覆盖、全方位融入日常、抓在平常、落于经常。

党群联动,惠民实干。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驻点村“双报到”、志愿服务等活动。全年志愿者服务145次,志愿服务时长4000多小时,平均每人27小时。在创建省级卫生城期间,干部下沉社区宣传政策、整治环境。驻村队员 20 余次入户宣传,解决包保户难题。到驻点村组织开展“孟家冲桃花节”、“四季村晚”等惠民演出活动及乡村振兴、景区建设调研活动,帮助该村解决实际困难,为驻点村争取 3 万元帮扶资金。
02·点亮主色彩
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文艺汇演精彩纷呈,以“红色文艺轻骑兵”为主要载体,深入乡村、社区、景区等地开展惠民演出。2024年开展大小惠民演出、文艺辅导、群文培训、流动展览205场次,其中累计举办“东坡庙会·回家过年”“大地欢歌·荆楚四季村晚”等各类惠民演出65场,涵盖舞蹈、歌唱、戏曲、鼓书等多种艺术形式,惠及群众200万余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流动展览12场,展出各类作品丰富多样,吸引大量群众参观欣赏,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艺术鉴赏力。
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出版小说集《三春鸟》、《浠水文化》2期,在浠水县文化馆三楼“群文讲堂”举行浠水作协“小说创作大家说”暨2024年迎春笔会,极大地提高了我县业余作者的创作水平。截止目前我县业余作者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共计260余篇(首),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文学创作热情。与县摄影协会共同举办“奋进新时代 ,光影颂华章”建国75周年摄影展。
文艺培训扎实推进,为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素养,积极开展各类艺术培训活动。全年举办群文培训74场、下乡文艺辅导54次,内容涵盖舞蹈、音乐、书画、鼓书、民歌等多个领域,累计惠及群众近 17800余人,为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文化活动的宣传推广。在市级以上新媒体发表宣传报道40余篇,及时将活动资讯、视频同步至浠水县文化馆数字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数字平台,对接湖北省数字文化馆,浠水县文化馆数字化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2024年共更新发表数字资讯325篇,点击阅读量总计达38万人次。视频号更新发表视频110条,总浏览量高达47万人次。数字文化馆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线上观众数量大幅增长,有效提升了文化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免费开放服务普惠群众,文化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阵地的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馆多功能厅、综合活动室、辅导培训室、舞蹈培训厅、美术辅导室、群文讲堂等场地采取线上预约、线下登记相结合模式,常年免费对群众开放,并组织业务骨干对业余文艺团体进行预约免费辅导,平均每天服务群众300人次,到馆参加活动及接受辅导群众近11万人次,让文化馆真正成为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
03·传承主脉络
稳步推进非遗传承发展
展示展演活动丰富多样,积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进景区、进乡村、进军营等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6月5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昌公园举办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吸引500余人参与;“八一”建军节走进武警浠水中队的慰问演出,通过浠水鼓书、民歌等非遗艺术形式,增进了军民鱼水情。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有效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关注度。
技能培训有序开展,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人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类非遗培训班。全年共开展浠水民歌培训班12期、浠水鼓书培训班12期,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培训学员众多。同时,为非遗项目传承人提供一对一指导,助力他们提升技艺水平,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非遗项目积极申报,在2023年年底浠水泥塑、鱼丸手工制作技艺、绿杨桥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3个项目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浠楚米酒制作技艺”“红糖制作技艺”“传统豆糕制作技艺”“麦芽糖制作技艺”等7项入选浠水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过不懈努力,浠水泥塑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名录,入选湖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浠水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4·汇聚年度硕果
工作成果亮点纷呈
非遗传承新绩:省级非遗洗马花灯作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参加了 2024 长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浠水民间文化艺术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与交流。浠水泥塑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名录,入选湖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荣誉奖项丰收:在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比赛中,浠水县文化馆及相关团队、个人屡获佳绩。在湖北省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知音湖北 和美乡村”全省民歌展演中,浠水民歌《一把芝麻撒上天》荣获三等奖;在全球华人模特教师艺术节展演中,浠水县文化馆荣获最佳组织奖,浠水县旗袍协会展演节目《相遇》荣获牡丹金奖,郭雄英荣获“教坛耕耘奖”“节目编导金奖”;旗袍协会还荣获2024年“丽辕文化丽辕杯”全国旗袍巡回赛武汉赛区优秀团队金奖;蔡诚同志被黄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记功;原创音乐作品《锦绣浠川》在第九届鄂东民歌大赛中获荣获演唱三等奖、作词三等奖;在黄冈首届文艺达人大赛总决赛中,浠水县文化馆获评为组织奖,情景剧《最后一次演讲》获得大赛冠军,浠水非遗民歌《一把芝麻撒上天》获得大赛季军,男女对唱《天下有情人》和京剧《铡美案》获优胜奖。
内部建设与能力提升:完成非遗档案整理以及省 AA 级目标档案验收,为非遗保护积累下坚实的资料储备。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学习,浠水县文化馆代表黄冈市县级馆参加 2024 年全国县级文化馆 “百馆联动” 暨馆长培训学习,拓宽视野,提升业务能力。
公共文化空间拓展与硬件设施提升:在市民之家北四楼成立浠水县文化馆市民之家分馆,在一河两岸玉台丹井景区建成泥塑非遗展示馆并免费开放,使浠水的文化驿站增至 10 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文化氛围。投入近 5 万元对文化馆四楼舞蹈培训厅进行修缮,重新铺设木地板、改造休息室,优化了群众活动与排练环境,为开展高质量文化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进一步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



展望2025,扬帆起航
夯实支部建设方面,对标局党委 “双百工程”,推进 “十优党支部” 创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强化党员学习教育,进一步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文化馆各项工作在新的一年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 。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文化馆专业人才队伍。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文化活动创新方面,紧密结合浠水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具有创新性、吸引力和参与性的文化活动。注重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非遗传承发展方面,继续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挖掘和整理非遗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及流动展览工作。
数字化建设升级方面,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完善更新数字文化馆服务内容不少于300条,对接省数字文化馆同步更新内容。丰富数字文化资源库,优化数字文化馆服务功能,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




岁序更新 华章再起
在新的一年里
我们将进一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聚焦图新图变图强
奋力谱写浠水县文化发展新篇章

- 上一篇: 浠水县老年大学京剧票友传统活动
- 下一篇: 洗马花灯座谈培训:凝聚非遗传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