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林精雕和他的作品《苏东坡与庞安时》
发布时间:Dec 9, 2021 | 作者:信息发布
2021年12月8日,在朱一林老师的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朱一林老师和他的泥塑作品《苏东坡与庞安时》。
精致的人物造型和生动的神情动态,塑造和还原了历史上温文尔雅的东坡先生及庞安时悬壶济世的医者形象。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和生活韵味。和以往泥塑作品不同,《苏东坡与庞安时》这件作品不仅在塑造的过程中,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东坡先生与庞安时先生在品茶时的场景,增强了作品的亲切感。在色彩的运用上也首次打破了无色泥塑的单调和死板,尝试将金属颜色加到泥里,制作成彩泥再塑造人物,从而使得泥塑更加鲜活和真实。
朱一林老师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化泥土为艺术,他做的虽是泥塑的作品,凝固的却是对家乡的感情,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对华夏五千年古老文化的无尽赞美,他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真实再现了历史的人文场景,诠释了历史中苏东坡.与庞安时挥手谈天下的豪迈。
泥塑,也称彩塑,是中国一种传统、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浠水泥塑”的技艺的最大特点为纯手工捏制塑造,主要包括捏与塑两类。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朱一林老师最新创作的《苏东坡与庞安时》凝聚了浠水的历史文化,体现了浠水县的人文特色,《苏东坡与庞安时》更是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征集进藏品名单。
朱一林老师在泥巴的艺术世界里,秉持着工匠精神,积极浠水泥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思考与文化旅游等市场化结合的新路子,积极申请省级非遗,培养泥塑艺术传承人,使流传数千年的浠水泥塑文化融入现代旅游产业,成为浠水亮丽的文化名片。